好文分享:“四立四破”推進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復
我國土壤修(xiu)復(fu)大(da)概經歷(li)了(le)15年的(de)時間,目前(qian)仍處于規模擴(kuo)大(da)和(he)(he)穩定(ding)增長階段。與發達國家(jia)超過40年的(de)修(xiu)復(fu)歷(li)程相比,我國土壤修(xiu)復(fu)在管理制度、技術(shu)發展、工程實踐(jian)和(he)(he)資金渠道(dao)方(fang)面仍有較大(da)的(de)完善空間,在減(jian)污降碳協(xie)同增效方(fang)面還(huan)存在不足。
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碳排放特征之一是總量排放小,但排放強度大。土壤修復活動的碳排放一般低于同區域(yu)的固廢、水(shui)、大氣污染防治碳排放量(liang),但從(cong)行業萬元投(tou)入或者處理單位污染物通量(liang)來(lai)看,土壤修復工程(cheng)的碳減排仍有(you)較大空間。
特征之二是排放比重小,但上升空間大。由于我國土壤修復體量和規模相對偏小,土壤修復行業的碳排放一般占區域碳排放總量的萬分之幾甚至更低。但隨著全社會碳達峰碳中和(he)的推進,未來(lai)土壤(rang)修復在局部(bu)區域和(he)局部(bu)時(shi)間內預計可以占(zhan)比很大(da),進而影響區域碳減排(pai)考核結(jie)果。
特征之三是二次影響大,三次影響也大。我國土壤修復往往是因為污染土地急需開發,修復時間緊迫,強烈增加了土壤修復成本和碳排放強度,導致修復工程次生環境危害和影響大。后續的建筑(zhu)工程(cheng)還(huan)會大(da)幅增加(jia)污染地(di)塊修復三次影響和(he)碳排放(fang)。
發展綠色低碳修復,打造土壤修復近零排放工程,實現土壤(rang)修復全行業碳中和(he)目標,需要建(jian)立(li)土壤(rang)修復在核(he)算(suan)方(fang)法(fa)、能耗強度、生態指標、規劃體系(xi)4個方(fang)面的(de)協同機制,進而實現4個掛鉤。
一是修復機構與低碳核算掛鉤,發揮行業學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界定土壤修(xiu)復活動碳核算的時空范圍,構建從業修(xiu)復公(gong)司碳核算技術標準,并要(yao)求上(shang)市公(gong)司發布年度修(xiu)復項目碳核算報告(gao)。
二是技術創新與能耗標準掛鉤,鼓勵綠色低碳的專業設備研發、技術方案優化和工程實踐經驗總結,提高清潔能(neng)源利用比例,對(dui)修復(fu)技術裝備能(neng)耗情況進行信息公(gong)開(kai)。
三是產業發展與綠色生態掛鉤,引導(dao)修(xiu)復(fu)(fu)行業和修(xiu)復(fu)(fu)工程向(xiang)綠(lv)色(se)生態(tai)化方向(xiang)發展,深入強化自然衰減(jian)機(ji)理和基于自然解決(jue)方案的綠(lv)色(se)生態(tai)耦合修(xiu)復(fu)(fu)模式研發與應用。
四是減量修復與規劃區劃掛鉤,通過(guo)優(you)化(hua)受(shou)污(wu)(wu)染土地利用(yong)規劃和區劃調整,實現(xian)減少(shao)需要修復的(de)受(shou)污(wu)(wu)染土壤體量,提升(sheng)受(shou)污(wu)(wu)染區域的(de)生態景觀(guan)價值。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則是預防為主,損害擔責。國內土壤修復必須破除受資(zi)金投入不(bu)足、修復強度過大、二次影響突(tu)出、開發需求(qiu)急(ji)迫4個(ge)方(fang)面的掣(che)肘,進而實(shi)現(xian)土壤修復碳(tan)減排的4個(ge)脫鉤。
一是修復(fu)體量(liang)與經濟(ji)投入脫鉤,發展減(jian)少土(tu)方擾動(dong)和修復(fu)材料投入的原位被動(dong)修復(fu)技術,破除(chu)土(tu)壤(rang)修復(fu)工程的巨額(e)資(zi)金投入需求(qiu)。
二是修復(fu)強度(du)與能源消(xiao)耗(hao)脫鉤,通過多種策略降低土壤(rang)修復(fu)能源消(xiao)耗(hao),把土壤(rang)修復(fu)工(gong)(gong)程化、集約化強度(du)大的活動大幅(fu)壓縮規(gui)模,打造碳(tan)中和修復(fu)工(gong)(gong)程和技術模式(shi)。
三是修復過程與環境足(zu)跡脫鉤,健(jian)全土壤(rang)修復活(huo)動碳足(zu)跡、環境足(zu)跡、生態足(zu)跡以(yi)及水足(zu)跡的定量評估技(ji)術(shu)(shu),在技(ji)術(shu)(shu)方案(an)編制和工程實(shi)施(shi)階段通過提(ti)高管理(li)水平(ping)和強化協同調度(du),進一步壓(ya)縮資源(yuan)投入和能源(yuan)消(xiao)耗(hao)。
四是修(xiu)復項目與(yu)地產開發(fa)脫鉤,通過環境績效評(ping)價、專項資金引導(dao)等手段,逐步約束和減少面向房地產開發(fa)的土壤修(xiu)復工(gong)程比例,發(fa)展基于(yu)污染責(ze)任、源頭控制、生態恢(hui)復和受體保護的精(jing)準(zhun)修(xiu)復與(yu)管控工(gong)程。
“十四五”是實現土壤修復綠色生態化轉型的重要時期,要加快推動土壤修復綠色低碳發展。提升環(huan)境治(zhi)理(li)體(ti)系和(he)治(zhi)理(li)能(neng)力(li)(li),健(jian)全(quan)行政監(jian)管(guan)(guan)為(wei)(wei)主的準入管(guan)(guan)理(li)機制(zhi),發展(zhan)多元(yuan)環(huan)境經濟(ji)政策(ce)激勵模式(shi),完善促進污染土(tu)(tu)地再生的社會共(gong)治(zhi)體(ti)系。變革(ge)土(tu)(tu)壤修復(fu)(fu)與(yu)風(feng)險(xian)管(guan)(guan)控(kong)(kong)工程,以(yi)依(yi)托自然力(li)(li)量(liang)為(wei)(wei)主,減(jian)少人為(wei)(wei)工程擾動和(he)次生影響。創(chuang)新土(tu)(tu)壤修復(fu)(fu)與(yu)風(feng)險(xian)管(guan)(guan)控(kong)(kong)技術(shu)(shu),以(yi)綠色(se)可(ke)持續理(li)念(nian)為(wei)(wei)基礎,研發具有彈性和(he)韌性的修復(fu)(fu)技術(shu)(shu)、材料、核心(xin)裝(zhuang)備,發展(zhan)以(yi)凈土(tu)(tu)技術(shu)(shu)和(he)削減(jian)污染通(tong)量(liang)為(wei)(wei)目標的耦合集成技術(shu)(shu)體(ti)系。
來源:中國環境(jing)報 作者(zhe):張紅振(zhen) 辛毅等(deng)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