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預測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我國土壤治理的重點分為三類:1.工業污染場地恢復;2.礦區治理及相關的水污染治理;3.農田污染治理。其中國家在前兩方面技術相對成熟,尤其是城市工業污染場地恢復,投資回報率高,市場更加活躍。而農田污染由于范圍廣、回報小,治理難,收效慢等因素,治理項目僅寥寥幾例,但目前已有盈利案例。我們預計隨著土壤修復市場深入發展,治理將逐步覆蓋城市工業污染地、礦區和農田三個領域。
一、中國歷史積累的土壤修復問題非常嚴重
       2014 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 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 11.2%、2.3%、1.5%和 1.1%。
       耕地的點位超標率遠高于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其中輕微污染、輕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比例都是四類土壤利用類型中最高的,耕地的土壤環境問題最為嚴重。且各類典型地塊的點位超標率分布接近,其中問題較為突出的是重污染企業用地和工業廢棄地。污染物類型以無機物為主,有機物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重金屬污染中點位超標率最高前三位的是鎘、鎳和砷,而有機物污染中滴滴涕點位超標率最高,達到了 1.9%。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污染問題重于北方。
       根據 2004年我國《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以珠三角為例,數據顯示該地區近 40%的農田土壤重金屬超標,其中 10%嚴重超標,重金屬超標元素主要為:鎘、汞、砷、銅、鎳。其中,土壤中汞含量超標,超標幅度達到 70%-150%。鎳在珠三角地區的超標現象也比較明顯,該地區某城市鎳超標達到 59.3%。此外,針對中國工業污染場地表層土壤的調查顯示,樣本中多環芳烴PAHs 的最高濃度達到16417mg/kg ,超過我國土壤標準 171倍,超過美國土壤標準 1.7mg/kg 9600 倍;重金屬 Pb、Cu 最高平均濃度分別達到 10605 mg/kg、1098 mg/kg,分別超過我國自然土壤背景值 35mg/kg 和 35mg/kg,300 倍和 31 倍,超過國家三級土壤標準 500mg/kg 和400mg/kg,21 倍和 2.7 倍。這種高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會不斷向下滲透遷移,最終影響地下水。
       同(tong)時注意到(dao)土壤(rang)污(wu)(wu)染(ran)(ran)和地(di)下(xia)水(shui)(shui)污(wu)(wu)染(ran)(ran)的(de)(de)密不(bu)可分(fen)特性。在美國國家優先(xian)控制場(chang)(chang)地(di)名錄( National Priorities List, NPL) 中,截止2014年(nian)共(gong)有(you)1157個(ge)污(wu)(wu)染(ran)(ran)場(chang)(chang)地(di)實(shi)施(shi)了(le)修(xiu)復處(chu)(chu)理,占名錄總數(shu)的(de)(de) 69%,其中同(tong)時進行土壤(rang)和地(di)下(xia)水(shui)(shui)控制、處(chu)(chu)理的(de)(de)污(wu)(wu)染(ran)(ran)場(chang)(chang)地(di)有(you) 473個(ge),占清單總數(shu)的(de)(de) 28%。可見,土壤(rang)和地(di)下(xia)水(shui)(shui)均受到(dao)污(wu)(wu)染(ran)(ran)的(de)(de)場(chang)(chang)地(di)占有(you)較大比(bi)重,這(zhe)兩項污(wu)(wu)染(ran)(ran)治理密不(bu)可分(fen)。目前,我國對地(di)下(xia)水(shui)(shui)污(wu)(wu)染(ran)(ran)的(de)(de)研究也剛起步,地(di)下(xia)水(shui)(shui)污(wu)(wu)染(ran)(ran)的(de)(de)修(xiu)復開展較土壤(rang)修(xiu)復工作更(geng)少(shao)。
       根據對我國 12 個城市多處工廠的數據監測:重金屬污染方面,Zn 污染上海和沈陽較嚴重,多環芳烴PAHs污染北京極為嚴重,Cd濃度沈陽較高,Pb 污染沈陽極為嚴重,廈門的Cu和Ni、Cr 污染較嚴重,青海的Cr污染問題嚴峻;有機型污染方面,北京 苯系物BTEX污染嚴重。
二、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廣闊
       根據2014年4月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據此估算全國受污染的耕地有2 333萬hm2,其中中度污染333萬hm2,加上受工業污染土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已經極大。
       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 200萬t,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00億元。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其中鉛超標率為28.4%,鎘超標率則為10.3%。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在2007、2008年分別對全國多個省市的大米采樣分析,發現10%左右的大米鎘超標,大米鉛超標率還有所增加。
       2006年至2009年,環境修復的項目增長緩慢,每年的項目少于20個;2010至2013年環境修復的項(xiang)目有明顯(xian)增(zeng)(zeng)加,每(mei)年的項(xiang)目在20至60個(ge)之間;從2014年起,項(xiang)目數(shu)量開始明顯(xian)增(zeng)(zeng)加。
       目前,土壤修復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雖然在利好的政策的刺激下,已經有了明顯的增長,但每年的項目數量還是比較少。預計在未來的數年內土壤修復行業還會保持增長,特別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批準后,有可能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1、市場分析
       中國土壤污染面積大,土壤修復單價高,并且沒有為土壤修復配套專門基金也缺乏其它的融資渠道,資金成為制約土壤修復項目開展的關鍵因素。目前土壤修復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只有部分地理位置好,周邊房價高的地塊,土壤修復的費用可以在土壤修復完成后,通過建造住宅、商業地產等途徑來收回。
       在中國土壤污染面積大數量多,而修復資金有限的現實情況下,土壤修復的優先次序成為要問題。根據“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下述幾類土壤修復領域,較容易籌集到足夠的修復資金,從而在整個土壤修復市場中率先進行:(1)重污染工礦企業和尾礦庫周邊:土壤修復的責任人明確,經濟承受能力強;(2)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危害極大,政府必須優先予以解決;(3)危險廢棄物堆存場地:單位污染物的修復成本低,土壤修復效率高;(4)城市周邊工礦企業搬遷遺留場地:受污染地塊經修復后,可以提高開發品質,同時也可以減少對人的危害。
       針對市(shi)(shi)(shi)場(chang)最活躍的(de)(de)工(gong)業(ye)(ye)污染場(chang)地(di)(di)(di)(di)(di)對我(wo)國(guo)(guo)情(qing)況進行調查分(fen)析可(ke)知,以 2012 年為例(li),中國(guo)(guo)城(cheng)市(shi)(shi)(shi)工(gong)業(ye)(ye)企(qi)業(ye)(ye)數(shu)約為 30.61 萬個(ge),工(gong)業(ye)(ye)用地(di)(di)(di)(di)(di)面積為 6035km2,其(qi)中分(fen)布于市(shi)(shi)(shi)轄(xia)區的(de)(de)企(qi)業(ye)(ye)數(shu)占(zhan) 48.52%。并且(qie)注意到,經濟越(yue)是發達的(de)(de)地(di)(di)(di)(di)(di)區,其(qi)工(gong)業(ye)(ye)用地(di)(di)(di)(di)(di)面積占(zhan)城(cheng)市(shi)(shi)(shi)用地(di)(di)(di)(di)(di)比例(li)越(yue)大,如廣東省(sheng)城(cheng)市(shi)(shi)(shi)工(gong)業(ye)(ye)用地(di)(di)(di)(di)(di)面積超(chao)過 1000 km2,市(shi)(shi)(shi)轄(xia)區工(gong)業(ye)(ye)企(qi)業(ye)(ye)數(shu)位(wei)居(ju)全國(guo)(guo)第一(yi),達到 36173 個(ge)。浙江(jiang)、江(jiang)蘇、上(shang)海(hai)和山東等東部沿海(hai)地(di)(di)(di)(di)(di)區,市(shi)(shi)(shi)轄(xia)區工(gong)業(ye)(ye)企(qi)業(ye)(ye)數(shu)均(jun)超(chao)過 1 萬個(ge)。新疆、青海(hai)、海(hai)南和西藏等地(di)(di)(di)(di)(di)的(de)(de)工(gong)業(ye)(ye)企(qi)業(ye)(ye)最少,低于 600個(ge)。這些工(gong)業(ye)(ye)用地(di)(di)(di)(di)(di)在城(cheng)市(shi)(shi)(shi)外(wai)擴(kuo)之時(shi),都是外(wai)遷后需要土壤修(xiu)復的(de)(de)潛在市(shi)(shi)(shi)場(chang)。
工(gong)業(ye)場(chang)地污染中以下五(wu)類(lei)(lei)最為嚴重:1.石油(you)化(hua)工(gong)及煉(lian)焦;2.化(hua)學原料及化(hua)學制品制造;3.醫藥(yao)制造;4.金(jin)屬冶煉(lian);5.機械制造。對以上(shang)五(wu)類(lei)(lei)企業(ye)進行調查可知,以 2011年為例,規(gui)模(mo)化(hua)以上(shang)企業(ye)分(fen)別(bie)對應為 1974, 22600, 5926, 13507, 23980 個,共(gong)占到我國規(gui)模(mo)以上(shang)工(gong)業(ye)企業(ye)總(zong)數(32560 個)17.15%。
       由此可見,“京津滬+蘇浙魯粵”七地重污染企業數之和可以占到全國的 55%,將這些地區重污染企業數的年數目單獨取出進行分析,從 2009年到 2011年間,關停并轉遷的重污染企業數一共 10001 家。
       我們假設(she):1.自從 2011年(nian)之后,城市(shi)市(shi)區里沒有新建(jian)重污(wu)染(ran)企業(ye)(ye)。2.已有的(de)重污(wu)染(ran)企業(ye)(ye)中(zhong)僅有 20%建(jian)在(zai)目前的(de)市(shi)區內。以(yi)“京津滬+蘇(su)浙(zhe)魯(lu)粵”七地(di)市(shi)區內重污(wu)染(ran)企業(ye)(ye)作為我們工業(ye)(ye)場(chang)地(di)土壤(rang)修復(fu)的(de)有效目標市(shi)場(chang),計算(suan)得(de)到截止至 2011 年(nian)數據,符合要求(qiu)的(de)企業(ye)(ye)共7478 個。按(an)照市(shi)面了解到每個項目平均規(gui)模(mo)一千萬元(yuan)(yuan)計算(suan),我國工業(ye)(ye)場(chang)地(di)污(wu)染(ran)土壤(rang)修復(fu)市(shi)場(chang)規(gui)模(mo)為 748億(yi)元(yuan)(yuan)。計算(suan)得(de)到全國土壤(rang)修復(fu)先導市(shi)場(chang)規(gui)模(mo),可(ke)見(jian)大部分先導市(shi)場(chang)集(ji)中(zhong)在(zai)市(shi)區的(de)工業(ye)(ye)污(wu)染(ran)場(chang)地(di)和耕地(di)處。
2、從業公司分析
       我國從事環境修復的企業根據企業特點可以歸為四類:(1)與環保相關的科研院所及高校,通過強大的科研能力積累技術,并通過成立環境修復事業部或工程公司轉投實業,參與污染場地調查評估、承包治理修復工程,在爭取項目和技術研發中都具有較大優勢。(2)國內專業的環境修復工程公司,它們大多由成熟的環保工程公司為開拓土壤修復市場而專門設立,也有一部分是由地方環保部門、投資公司、其它相關企業轉型而來,通常都擁有一定的稀缺資源,注重行業戰略布局,公司管理、項目運作方面經驗豐富。(3)在全球市場上已經有深厚技術經驗積累的外資企業,它們以咨詢管理、分析檢測等方式參與國內的土壤修復產業;也有與國內的工程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直接接入土壤修復過程的。(4)大型的工業集團的下屬企業,專門從事環境修復業務的部門或子公司。這類公司主要修復被總公司污染的場地,專精于修復一、兩種類的土壤污染,將土壤修復的利潤消化于集團內部。
       國內的土壤修復企業,無論屬于上述哪類,都處于起步狀態,都還處于發展時期。在全國的土壤修的修復市場中,并沒有出現實力超強的公司,也沒有企業在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此市場后續的進入者,還是擁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3、技術分析
       根據土壤中污染物質的類型,可以將其分為重金屬污染和有機物污染。土壤修復的方法主要分為物理、化學、植物、微生物等方法。物理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土壤淋洗、熱脫附、蒸氣浸提和異地填埋等技術;化學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固定一穩定化技術、氧化還原、化學改良、表面活性劑清洗和有機質改良等;植物修復技術主要包括植物富集、固定及降解。由于土壤污染面積大,污染物質種類多,污染組合類型復雜等原因,單項修復技術往往難以達到預定修復目標,多種修復技術相結合是以后的發展方向。
       根據污染修復的場所,可以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異位修復需要增加土壤挖掘、運輸等工序,費用較高,危險廢物在運輸過程中還存在監管的盲區,該技術也難以解決地下水污染的問題,缺陷較多。盡管現階段,國內的土壤修復還以異位修復為主,但是以后原位土壤修復將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應的技術和專有的機械也會逐次開發出來。
三、土壤修復市場尚無絕對龍頭,將經歷從大亂到大治過程
       2010 年(nian)之前,全國(guo)涉及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的(de)企(qi)(qi)業(ye)不(bu)超過(guo)20家(jia)(jia),其中真正具備專業(ye)能力的(de)只有5家(jia)(jia)左右。 截止2013年(nian)底(di),中國(guo)環(huan)保(bao)產業(ye)協會掌握的(de)企(qi)(qi)業(ye)數量已經(jing)超過(guo) 300家(jia)(jia)。據最(zui)新(xin)統計(ji),目前全國(guo)至少有 500 多家(jia)(jia)相關企(qi)(qi)業(ye)。
       我國約 43.75%土壤修復項目規模較小,集中在 5000 萬以下。2億以上相對大規模項目比例僅占 18.75%。
       與美國和歐洲分別已修復30283處和80700處污染場地項目相比,我國已修復的場地數不超過 200 個,尚處萌芽階段。但目前,土壤污染問題嚴重、民眾日益關注環境安全問題、傳統產業面臨產業轉型、關停搬遷等,這些都將給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帶來巨大的需求。
       20 世紀 70 年代,發達國家普遍處于工業高速發展階段,土壤污染問題隨之而來,引發各國政府重視,制定土壤污染治理法律法規。“拉夫河污染事件”使得美國政府開始認識到土壤污染的巨大危害。同時期,日本經濟快速增長,工業廢水廢渣無序排放,土壤污染公害事件發生數起。當時痛痛病、水俁病、第二水俁病、四日市病四大公害,有三起與重金屬污染相關。1975 年的東京都鉻渣污染事件引起了日本政府對棕地污染的重視。英國則由于大量位于英國南部和東南部的早期大型工業城市中心的土地被工業污染,成為棕色土地,影響難以控制,開始重視土壤污染問題。此外,加拿大、荷蘭等發達國家都由于工業化造成棕地污染問題,制定并發布了土壤污染相關法律法規。
歐洲(zhou) 2008年土壤修(xiu)復市(shi)(shi)場(chang)在各國 GDP的 0.0%-0.3%之間(jian)波動(dong)。對比(bi)我(wo)(wo)國 2013 年 40 億的土壤修(xiu)復市(shi)(shi)場(chang)規模(mo),僅占我(wo)(wo)國 GDP 的 0.007%。可見(jian)我(wo)(wo)國土壤修(xiu)復市(shi)(shi)場(chang)規模(mo)還有很大上升空間(jian)。預期(qi)“土十條”的出臺,勢必會推動(dong)土壤修(xiu)復市(shi)(shi)場(chang)需求增(zeng)加。
四、土壤修復政策頻出,國家重金支持試點項目
       自14年起,政府頻頻出臺土壤防治相關的技術導則、行動計劃等,對土壤防治問題日益重視。2014 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環保部審議,計劃內容包括開展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建設 6 個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示范區,預計單個示范區用于土壤保護和污染治理的財政投入在 10 億-15 億元之間。 2015年,中央下達重金屬專項資金 36億元,支持 30個地方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 37 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9 月 28 日,福建出臺《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填補了地方土壤立法空白。盡管目前法律法規、治理機制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但立法速度在這兩年明顯加快,這無疑釋放出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上支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積極信號。
       2015 年 7 月,中央財政部下達專項資金約 28億元,用于重點支持 30 個地市加快推進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中央資金將連續三年對重點區域進行支持。獲得支持的地市中,湖南占三分之一強,包括常德市、婁底市、張家界市、長沙市等 11個地市。.我們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重點支持推廣土壤修復試點項目,五年計劃投資 20000億元,平均每年 4000億,希望到 2020年環境情況能得到改善。

 
    
     企業新聞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