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PPP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税收优惠政策将公布
2016年(nian)11月(yue)30日(ri),财政(zheng)部PPP项(xiang)目库入库项(xiang)目10685个,投资(zi)(zi)额12.7万亿(yi)元,无疑是中国一大体量的经(jing)济事件(jian)。随(sui)着(zhe)PPP引(yin)导基金的参(can)与,有助于打破社(she)会资(zi)(zi)本踌躇(chu)不前的局面。但由于PPP本身具有的存续期限(xian)长、风险大、收益(yi)低等特点,民间资(zi)(zi)本参(can)与PPP积极性并不高。
12月初,财政部牵头成立的中国PPP基金与内蒙古(gu)、吉林、江苏、河南(nan)、海(hai)南(nan)、贵州(zhou)、陕西、湖(hu)南(nan)、宁夏9省区签署合作设(she)立省级(ji)PPP基金协(xie)议,基金总规(gui)模437亿元(yuan),共有164个(ge)PPP项目。
按照协议,中国PPP基金出资385亿元,9省区政府共出资52亿元,将撬动590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上述项目。
随着(zhe)国家级PPP基金发力,今年以来地方的PPP基金筹建亦“如火如荼”,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万亿规模的PPP引导基金也将发挥杠杆作用,加速推动各地PPP投资。
但在实(shi)际操作中,民间资(zi)本参(can)与PPP不积极、签约率低等问题,也需要在顶层制度、法律法规完善等问题上进一步完善。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目前PPP立法正在推进中,随后也将公布PPP税收优惠政策。
据财政部信息,中国PPP基金自7月正式运营以来,累计签约金额已达到517亿元。注册资本1800亿元的中国PPP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4日,是由财政部联合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集团、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集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共同发起设立。中国PPP基金董事长周成跃表示,基金投资规模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5%到6%,主要起到“增信”作用,带动其他社会资本跟进。
“社会上普遍认为(wei)民(min)企参与PPP很困难,但实际情况仍是(shi)有一定出(chu)入(ru)的。” 国家发改(gai)委(wei)投(tou)资司(si)副司(si)长韩(han)志峰表示(shi)(shi),国家发改(gai)委(wei)1020个PPP项目公示(shi)(shi)候(hou)选人中,投(tou)资总(zong)额为(wei)1.73亿元。其中,民(min)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biao)的项目为(wei)561个,占(zhan)比(bi)55%,国企占(zhan)比(bi)459个,占(zhan)比(bi)45%。
但韩志(zhi)峰(feng)也指出,在总的(de)投资规(gui)(gui)模(mo)上,民营企业的(de)确占比少,规(gui)(gui)模(mo)较大的(de)PPP项目仍由国企占主要地位。“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对于吸引社会资本至关重要,所以政府在制定PPP项目时不应‘贪大’。”他表示。
据了解(jie),发改委PPP项目库已签约落地的PPP项目上, 10亿元以下的PPP项目占到了73%,10亿元以上的只占2%。另外从行业上看,落地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污水垃圾、供水供热、城市燃气三大领域,占比超过60%。而这些项目都有着具有稳定的回报机制,项目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共同特点。
对(dui)于如何吸引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韩志峰提到,可以在PPP项目中推动混合所有制、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参与。此外,还可以把分散的民间资金通过设立基金的形式集中起来,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投入到PPP项目中。“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设立PPP专项企业债券。”他表示。
由财政(zheng)部主导(dao)的PPP全国运作标准和透明度管理、PPP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文件即将公布。此(ci)前,财政(zheng)部下发(fa)了《关于(yu)支持政(zheng)府和社(she)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de)税(shui)收优惠政(zheng)策的(de)建议》的(de)意见征求稿,建议对(dui)于(yu)PPP项目主(zhu)要(yao)是两个(ge)环节免(mian)税(shui):免(mian)除PPP项目在(zai)项目公司成立(li)阶段发(fa)生的(de)有(you)关资产(chan)转移所涉及(ji)的(de)税(shui)收,免(mian)除PPP项目执行到期后发(fa)生的(de)有(you)关资产(chan)转移所涉及(ji)的(de)税(shui)收。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一份(fen)研究报告显示,现在PPP项目存在难以享受现行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优惠政策、针对公共服务的税收优惠对象难以涵盖全部PPP实施范围、对公共服务等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期限较短,难以满足PPP项目期限长的问题。该报告建议,探索建立与PPP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