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盡快出臺“固廢十條”和“噪聲十條”
繼“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陸續出臺以后,環保產業開始期盼“固廢十條”和“噪聲十條”的到來。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產業界,該呼吁的還是得呼吁,希望借產業的力量聯合公眾的力量可以影響政府。
不過,12月11日,在第三屆中歐校友商道論壇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表示,環保部目前尚沒有制定“固廢十條”、“噪聲十條”的安排。“氣十條”、“水十條”出臺之前,國家也沒有相關的安排。不過,作為產業界,該呼吁的還是得呼吁。
“我可以肯定地說,‘固廢十(shi)條’、‘噪聲十(shi)條’還沒有做,也不(bu)會(hui)做。”吳舜(shun)澤表示,因(yin)為噪聲是(shi)(shi)局(ju)地的問題,互相(xiang)之間沒有聯動性,不(bu)是(shi)(shi)光(guang)靠治(zhi)理就能解決(jue)的。
作為環保部(bu)專家,吳舜澤(ze)是很多重大政策文件的起草(cao)者,也參(can)與制定了剛(gang)剛(gang)出臺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氣(qi)十條(tiao)’、‘水十條(tiao)’、‘土十條(tiao)’才是‘十三五’期間的主攻方向(xiang),我(wo)們在堅持(chi)‘兩點(dian)論’的同時(shi)還要(yao)堅持(chi)‘重點(dian)論’,傷其(qi)十指不如(ru)斷(duan)其(qi)一指。”吳舜澤說,“目前中國環(huan)境保(bao)護工(gong)作(zuo)(zuo)的現(xian)狀(zhuang)是,我(wo)們還沒有多面作(zuo)(zuo)戰、全(quan)方位作(zuo)(zuo)戰的人力資源和資金資源。”
他表示,包(bao)括已經出臺的“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之間的匹配力度、用力點和著力點也不一樣,“氣十條”匹配的資金的大約1.75萬億,“水十條”4.7萬億,“土十條”則是1.14萬億。
“從這個(ge)配置也可(ke)以看出,‘土十條’沒(mei)有要搞大規(gui)模(mo)工程(cheng)治(zhi)(zhi)理(li)(li)、大規(gui)模(mo)原位(wei)修復(fu)或(huo)異位(wei)修復(fu),而(er)是(shi)要建(jian)章立制,做好(hao)(hao)檢測,搞好(hao)(hao)風險(xian)(xian)防控(kong),探索技術和管理(li)(li)體系,不是(shi)以治(zhi)(zhi)理(li)(li)為主。”吳(wu)舜澤表示(shi),“土壤污染防治(zhi)(zhi)剛剛才起(qi)步,不可(ke)能走到大規(gui)模(mo)工程(cheng)治(zhi)(zhi)理(li)(li)的(de)階段。國際上(shang)美國的(de)超級基(ji)金也沒(mei)有走到大規(gui)模(mo)工程(cheng)治(zhi)(zhi)理(li)(li)上(shang),也是(shi)以自(zi)然(ran)防控(kong)、風險(xian)(xian)監(jian)控(kong)為主。”
“這些領域很(hen)多(duo)環(huan)節遇(yu)到的(de)(de)(de)問題(ti),都需(xu)要跨(kua)部門解決,單(dan)一環(huan)保部門的(de)(de)(de)文件解決不了問題(ti)。如(ru)果上升到十條的(de)(de)(de)高度(du),則(ze)是對(dui)地方政府相對(dui)有效的(de)(de)(de)推動方式。”他說。
在他看來,國家層面雖然沒有(you)對“固廢十條”和“噪聲十條”的制度安排,但在“氣十條”、“水十條”出臺之前,國家也沒有相關的安排。
“如果你是搞固(gu)廢、噪(zao)聲的(de)(de)(de)(de),該呼吁的(de)(de)(de)(de)還是得呼吁,三大‘十條’都(dou)是大家(jia)呼吁出來的(de)(de)(de)(de)。PM2.5最早大家(jia)也都(dou)不知道,現在則(ze)是家(jia)喻(yu)戶(hu)曉。”傅(fu)濤(tao)說,“公眾(zhong)的(de)(de)(de)(de)力量(liang)是很強(qiang)大的(de)(de)(de)(de),產業的(de)(de)(de)(de)力量(liang)聯合公眾(zhong)的(de)(de)(de)(de)力量(liang)則(ze)可以影響政(zheng)府,不能自己(ji)把自己(ji)看低了。
全國工商聯(lian)環境商會(hui)會(hui)長趙(zhao)笠均也表示,現在,微權(quan)力(li)對宏觀權(quan)力(li)的(de)影響已經越來越大,很多事情過去沒有表達(da)的(de)機會(hui)和途徑,現在則有了,大家的(de)一(yi)些(xie)表達(da)和追求也可(ke)以(yi)影響到政府(fu)政策的(de)出臺。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