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细则持续落地 土壤修复蓝海再掀波澜
如今“土十条”颁布四个月,国家层面的立法给这片战场拨云见日,带来了极大的确定性,曾经的繁华与喧嚣里也更多地加入了理性的声音,资本与市场亦趋于回归冷静。但在这短暂的宁静背后,土壤修复这片蓝海必将再起波澜,往后的发展和竞争也只会愈加激烈。
中国(guo)环境(jing)科学研(yan)究院研(yan)究员李发(fa)生指出,“土十条”给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土壤环境调查与检测市场的业务需求;土壤(场地)风险评估方面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方面的市场机会;基于土壤污染预防的企业环境管理市场的培育;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类服务需求和信息化服务;修复工程终身责任制将极大催生修复监理市场。
8月份,财政(zheng)(zheng)(zheng)部(bu)与环(huan)保部(bu)联合发布了《土壤(rang)污染(ran)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ban)法》,该政(zheng)(zheng)(zheng)策为“土十条”配套(tao)政(zheng)(zheng)(zheng)策之一(yi),明确了五大专项资金支(zhi)持领域,“真(zhen)金白银(yin)”推动土壤(rang)修复的开展。目前(qian)《土壤(rang)污染(ran)防治法》已经起(qi)草完毕(bi),有望于2017年底前(qian)公布。
在地方(fang)政府(fu)层面(mian)上,浙(zhe)江、福建(jian)、湖北(bei)等(deng)省(sheng)份率先出(chu)(chu)台了省(sheng)级(ji)的《土壤(rang)污染(ran)防治(zhi)(zhi)行动计划,内蒙古乌海市(shi)、辽宁(ning)省(sheng)大连市(shi)、陕西省(sheng)西安(an)市(shi)等(deng)根据自身特点,发布(bu)了土壤(rang)污染(ran)治(zhi)(zhi)理(li)政府(fu)文件,在控(kong)制重金属污染(ran)、整治(zhi)(zhi)废弃矿山、修复受(shou)污染(ran)场地等(deng)方(fang)面(mian)提出(chu)(chu)了具(ju)体(ti)目标和保障措施。
随着“土十条”及后续政策的相继出台,土壤修复板块有望成为未来环保行业的最大主题。从长期来看,土壤修复刚需巨大,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未来全国性配套政策的全面出台,大型国企等非传统环保公司的入局,都将是土壤修复的长期驱动因素。从短期来看,“土十条”的发布将为长期缺乏热点的环保板块注入一针“强心剂”,“十三五”将成为土壤修复爆发的第一个五年;然而,考虑到“土十条”的颁布推迟一年,市场预期可能过高,短期内仍需追踪重点领域、技术、补贴、准入等配套性细则的落实。
总体来讲,“土十条”出台可以切实改善民生,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优化经济发展,拉动GDP,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同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修复体系。预计,2015年至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659亿元,土壤修复行业或将成为“十二五”“十三五”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