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細則持續落地 土壤修復藍海再掀波瀾
如(ru)今“土十條”頒布四個月,國家層面的立法給這片戰場撥云見日,帶來了極大的確定性,曾經的繁華與喧囂里也更多地加入了理性的聲音,資本與市場亦趨于回歸冷靜。但在這短暫的寧靜背后,土壤修復這片藍海必將再起波瀾,往后的發展和競爭也只會愈加激烈。
中(zhong)國環境科(ke)學研究院研究員李(li)發生指出,“土十條”給土壤污染防治產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需求:土壤環境調查與檢測市場的業務需求;土壤(場地)風險評估方面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方面的市場機會;基于土壤污染預防的企業環境管理市場的培育;土壤污染防治科技類服務需求和信息化服務;修復工程終身責任制將極大催生修復監理市場。
8月份,財政部與(yu)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土(tu)壤(rang)(rang)污染(ran)防(fang)治專(zhuan)(zhuan)項資(zi)金(jin)(jin)管理辦(ban)法》,該政策為“土(tu)十條”配套政策之一,明確了五大專(zhuan)(zhuan)項資(zi)金(jin)(jin)支持(chi)領域,“真金(jin)(jin)白銀”推動(dong)土(tu)壤(rang)(rang)修復(fu)的開展。目前(qian)《土(tu)壤(rang)(rang)污染(ran)防(fang)治法》已經(jing)起(qi)草完畢,有(you)望(wang)于2017年底前(qian)公布。
在(zai)地方政府層面(mian)上,浙江、福建(jian)、湖北等省份(fen)率先出(chu)臺了(le)省級的(de)《土壤(rang)污(wu)染(ran)防治行(xing)動計劃(hua),內蒙古烏海市、遼(liao)寧(ning)省大連市、陜西省西安市等根據(ju)自身特點,發布了(le)土壤(rang)污(wu)染(ran)治理(li)政府文件,在(zai)控制(zhi)重金屬污(wu)染(ran)、整治廢棄(qi)礦(kuang)山、修復受污(wu)染(ran)場地等方面(mian)提出(chu)了(le)具體目標和保障措施。
隨著“土十條”及后續政策的相繼出臺,土壤修復板塊有望成為未來環保行業的最大主題。從長期來看,土壤修復剛需巨大,市場空間更為廣闊;未來全國性配套政策的全面出臺,大型國企等非傳統環保公司的入局,都將是土壤修復的長期驅動因素。從短期來看,“土十條”的發布將為長期缺乏熱點的環保板塊注入一針“強心劑”,“十三五”將成為土壤修復爆發的第一個五年;然而,考慮到“土十條”的頒布推遲一年,市場預期可能過高,短期內仍需追蹤重點領域、技術、補貼、準入等配套性細則的落實。
總體來(lai)講,“土十條”出臺可以切實改善民生,響應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優化經濟發展,拉動GDP,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同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修復體系。預計,2015年至2020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659億元,土壤修復行業或將成為“十二五”“十三五”環保產業新的增長點。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