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组合拳”打出 土壤修复资金瓶颈将破除
伴(ban)随我国工业化以及改(gai)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土壤污染作为经济发展的“衍生品”,已经成为我们取得经济成果的巨大代价甚至是“牺牲品”。而修复资金的来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土壤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最新消息显示,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通过经济手段打破资金瓶颈。
土壤(rang)是筑牢健康人居(ju)环境的首要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guan)系到经济发(fa)展、生态安全(quan)和百姓民生福祉,需(xu)要全(quan)社会(hui)给予关(guan)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实施土壤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土壤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监管”。
2016年5月,被视(shi)为当前(qian)乃至(zhi)今后一(yi)个时期(qi)内全国(guo)土(tu)壤污(wu)染(ran)防治工作的(de)行动纲领(ling)——《土(tu)壤污(wu)染(ran)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tu)十条”)正式印发,于我国(guo)岌(ji)岌(ji)可危的(de)土(tu)壤污(wu)染(ran)现状(zhuang)而言,堪称一(yi)场迟来的(de)“及时雨”。
截至目前,“土十条”颁布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当初业内沸沸扬扬的议论声已经基本散去。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土十条”的出台对于土壤治污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过于乐观”。
既(ji)然不容乐观,那就多少有些“悲观”。悲观情绪的主要源头是,地方资金配套缺口较大,商业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多元化投资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项目推动基本上依靠中央资金。据悉,有的省份地方资金到位率甚至只有8%,这严重影响了中央资金的带动作用。
由于污染面积大、修(xiu)(xiu)复(fu)耗资(zi)巨大、修(xiu)(xiu)复(fu)周期(qi)长且收益较低,社会资(zi)本投(tou)身耕地修(xiu)(xiu)复(fu)领域的(de)动力不足。同时,土(tu)壤(rang)(rang)(rang)修(xiu)(xiu)复(fu)所需资(zi)金(jin)巨大,很多污染责任企(qi)(qi)业不具有足够的(de)资(zi)金(jin)能力来支(zhi)付(fu)土(tu)壤(rang)(rang)(rang)修(xiu)(xiu)复(fu)费用。即使企(qi)(qi)业破产,也无法(fa)支(zhi)付(fu)土(tu)壤(rang)(rang)(rang)修(xiu)(xiu)复(fu)费用,这(zhei)就无法(fa)保证土(tu)壤(rang)(rang)(rang)修(xiu)(xiu)复(fu)的(de)及时性(xing)。
都说有钱(qian)好办事,可是对土壤修复这种需要大量砸钱(qian)的行(xing)动,该如何是好?
可喜(xi)的是,《土壤污染(ran)防治法》目前(qian)已形(xing)成草案征求意见稿,经环资委25次全体会议,现正式对外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付莎表示,本次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是专门设置了经济措施章节,也是回应了业界的期待。
“我们立足通过(guo)(guo)多(duo)种渠(qu)道、多(duo)种方式解(jie)决土(tu)壤(rang)(rang)污(wu)(wu)染(ran)资(zi)金筹(chou)集问(wen)(wen)题,首(shou)先规(gui)定各级人(ren)民政(zheng)府(fu)加(jia)强财政(zheng)投(tou)入。另外(wai),我们建立了土(tu)壤(rang)(rang)污(wu)(wu)染(ran)防治基(ji)金,规(gui)定了基(ji)金来源(yuan)与使用。”付莎强调,这两个(ge)制度是(shi)相对的,因此针对比如政(zheng)府(fu)组织的调查,包括制订(ding)标(biao)准、科研等常规(gui)性工作,希(xi)望能(neng)够通过(guo)(guo)财政(zheng)资(zi)金的渠(qu)道解(jie)决。对于历史遗留(liu)的问(wen)(wen)题,没有办法找(zhao)到污(wu)(wu)染(ran)责任人(ren)的土(tu)壤(rang)(rang)污(wu)(wu)染(ran)场地(di)和地(di)块(kuai),可以通过(guo)(guo)基(ji)金的方式解(jie)决。
不同于一(yi)般(ban)意义上对(dui)污染问题的(de)治理(li)逻辑(ji),土(tu)壤(rang)(rang)污染的(de)长(zhang)期性和艰巨(ju)性特(te)征决定(ding)了土(tu)壤(rang)(rang)治理(li)难以速成,它是功(gong)在当(dang)代、利在长(zhang)远的(de)事业。资金瓶颈打破(po)之后,仍需切实推进我(wo)国(guo)土(tu)壤(rang)(rang)环境保护践行“防控在先、治理跟进”的实施路径,同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加快推进,并形成依法行事的格局,如此一来,扭转当前我国日益恶化的土壤污染形势,亦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