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政協委呂英林提議建筑垃圾誰產生誰付費
2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議期間,十一屆省政協委員呂英林提交的關于加強對建筑垃圾處理的提案引起熱議。提案呼吁建立相關制度,對建筑垃圾進行治理,并提議“誰產生誰付費”,制定出標準,向產生建筑垃圾的工程項目和施工單位征收垃圾處理費,用于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
對于建筑垃圾,呂英林做了大量的調查。現在的建筑平均壽命很短,一般不到30年且利用率極低。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我國產生建筑垃圾15億噸,其中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僅為幾千萬噸,眾多建筑垃圾難以回收再利用,助推“垃圾圍城”的發生,而建筑垃圾在處理回收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得不到政策扶持、再生產品得不到有效推廣、再回收技術缺乏等。
不僅如此,建筑垃圾的危害也很多。建筑揚塵是直接造成霧霾的原因之一,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沒有采取圍護等措施,風吹擾動、機動車碾壓后迅速增加空氣可吸入顆粒物含量,而建筑垃圾在運輸過程中,大量垃圾清運車未按規定進行運輸,且亂倒亂卸,產生大量揚塵,直接導致霧霾的發生。
由于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明顯,價格優勢不突出,導致很少有企業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或再造。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的價格競爭優勢非常小,甚至在某些城市,再生建材的價格高于普通建材。由于存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價格和性能的劣勢,工程建設方并不樂于選擇再生建材,則政府配套的稅收優惠政策也難以發揮作用。加工制造者獲利很少,所以建筑垃圾的企業很難持續發展。此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術水平低,產品的附加值低也是導致建筑垃圾存量過多的原因。
對于如何治理建筑垃圾,呂英林也給出了積極建議。呂英林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強制性檢查監督機制,在招標設計、審查監理、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使用作出明確要求,并在招標過程中重點推送再生利用企業的環保產品,對未采用再生及衍生產品的相關企事業單位采取有力整頓措施,并出臺再生材料使用方面的指導文件,引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使用比例。也可以加大對企業研發力量的扶持,推進高校與企業的結合,給企業搭建合作平臺,加強企業科研力量,實現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新聞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