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大力推行環保PPP
發(fa)改委、環保部發(fa)文指出將加快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在(zai)市政(zheng)公用領域,大力推行特許經營等PPP模式,加快特許經營立法。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8萬億元。
9月(yue)29日,國家(jia)發改(gai)委、環(huan)保(bao)部印(yin)發《關于培育環(huan)境(jing)治理和生態(tai)保(bao)護(hu)市場主體的(de)意見》,旨(zhi)在加(jia)快培育環(huan)境(jing)治理和生態(tai)保(bao)護(hu)市場主體,推(tui)進(jin)供給側結(jie)構性改(gai)革,提(ti)供更多優質(zhi)生態(tai)環(huan)境(jing)產品。
意見提出三大目標(biao),包括(kuo)市(shi)場(chang)(chang)供(gong)給能力增強(qiang)、市(shi)場(chang)(chang)主體逐步壯大、市(shi)場(chang)(chang)更加開放。環保(bao)技術裝備、產(chan)(chan)品和服務(wu)基(ji)本滿足環境治理(li)需要,生態環保(bao)市(shi)場(chang)(chang)空間有效釋(shi)放,綠色(se)環保(bao)產(chan)(chan)業不斷增長,產(chan)(chan)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打造一批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國際化的環保公司,建設一批聚集度高、優勢特征明顯的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和科技轉化平臺。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監管更加有效,市場更加規范公平,生態保護市場化穩步推進。
意(yi)見提出,要推(tui)行(xing)市(shi)場化環境治理模式。在市(shi)政公用領(ling)域,大力推(tui)行(xing)特許經營等PPP模式,加快特許經營立法。在工業園區和重點行業,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積極推廣燃煤電廠第三方治理經驗,研究發布第三方治理合同范本。創新林權模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意(yi)見(jian)還(huan)鼓(gu)勵多元投(tou)資(zi)(zi)。環境治理(li)和(he)生(sheng)(sheng)態保(bao)護的公共產品和(he)服務,能由市場提供的,都可以吸引各類資(zi)(zi)本參與投(tou)資(zi)(zi)、建設和(he)運營(ying),推(tui)動(dong)投(tou)資(zi)(zi)主(zhu)體多元化(hua)。加大(da)林(lin)業、草原、河湖、水土保(bao)持(chi)等生(sheng)(sheng)態工程帶動(dong)力(li)度,在以政府(fu)投(tou)資(zi)(zi)為(wei)主(zhu)的生(sheng)(sheng)態建設項目中,積極支持(chi)符合條件(jian)的企業、農民合作社、家(jia)庭農場(牧場)、民營林場、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參與投資生態建設項目。
在目前(qian)全國(guo)PPP項目庫中,環保及公用事業類項目 (含水利建設)達到了3194個,占全部項目的34.4%,是項目數量最多的領域;項目對應總投資額達到1.81萬億元,占全部投資額的17.05%,僅次于交通運輸領域。
“十(shi)三(san)五”以及未來的(de)10-20年,我國將(jiang)圍繞氣(qi)十(shi)條、水(shui)十(shi)條、土(tu)十(shi)條三(san)大領域(yu)的(de)重點整治,投資主線(xian)從減排轉(zhuan)向治理。
從測算看,“十三五”水、氣、固廢三大領域的原有業務模式將繼續保持20%-30%的增速,而水環境、海綿城市、土壤修復將帶動1.5萬-2萬億的投資,年投入3000億-4000億元為環保投入增量。
加上(shang)傳統業務2015年環保投資體量5000億的基礎上每年保持25%的增長,環保行業年投資體量將從4000億-5000億上升到1萬-1.5萬億。

企業新聞

